民国时期和当今的人文教育的差距,看看语文课本就知道了

姑且不谈书法,就拿当代人提笔忘字的现象来看,我们已经扔掉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很多宝贵的东西。商业社会追求效率,而忽略了长远大计,我们变得急功近利,忘记了人文在我们人类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
我们为什么爱国,为什么热爱生活,热爱这个华夏民族,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“祖国”有故事,这个故事就是历史,人文的历史,无数文化技艺百花齐放的过程,我们珍惜这些事物,诸如书法,绘画,历史,礼教,故事等,才让我们这个民族有凝聚力。如果,我们的故事都是崭新的,是商业社会的高楼和霓虹,那么我们的心灵归属何在?我们的民族是否还有人文精神的粘着?

随着商业社会的冲击,人的目的性越来越强,虽然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但是我相信那时候国家的凝聚力减小,因为我们的后代出生就是物质欲望膨胀的冲击社会。

民国时期,社会动荡,举国上下,千军万发,每一个热血青年都以其毕生所学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,那时候我们同仇敌忾,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精华,当时的目的多么纯粹,为了民族的复兴和独立。为了名族的骨气。

他们那个时代的语文课本,正如那个时代的风骨。我们这个时代的书籍,正如当今喧闹的街道:

足够真诚,足够用心。我想起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那样的无私奉献,充满渴望。对自己的约束,对别人的期望,对未来的热切,无一部渗透在那时的陈旧杂社,战火纷乱的报纸书籍之中。

叹一声,转眼百年,时代已去,人也故,什么都改变了。至少我们应该留住当年的精神吧,至少我们应该保持那一份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珍惜吧。

“切切此令”之下,一套学生专用书法字帖出炉,其中有历史上的名家如颜真卿《多宝塔》,但更多是近世如成亲王、钱南园、赵之谦等的楷书,还有一本小楷字帖,就是当时商务印书馆一名员工的手笔。

“星录小楷”,这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,只不过,这代人如今已经八九十岁了。

作家李国文写过一篇文章,说他小时候练字,大字就是《多宝塔》,小字就是《星录小楷》,那时候字帖远不如现在丰富,但是这小楷确实滋养了一代人。那个年代的孩子们,整个童年都被习字课本美翻了!

“星录”,清代童星录,即童式规,上海嘉定人,清朝出生,民国任职于商务印书馆,解放后去世。童老弟子众多,当时影响很大,但在书法史上,你很难找到这个人。可是他的小楷写得实在“好看”,作为一位著名的书法普及者,理应受到尊重。

2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
  1. 文章不错非常喜欢

  2. 字体上的那股韧劲超喜欢

欢迎您,新朋友,感谢参与互动!欢迎您 {{author}},您在本站有{{commentsCount}}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