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跳过楷书,直接练习行书吗?

有笔友们询问:“我可以跳过楷书,直接练习,行书,草书可以吗?楷书,行书,草书,隶书,篆书的练习顺序是怎么样的?”相信很多人也有同样的疑问,现在的生活节奏过快,而很多笔友只是书法爱好者,并不从事书法等艺术行业。所以,日常的“写好字”成为了我们的第一目标。

所以,上述人群的习字,其实大多就是业余陶冶情操,或者说想练得一手好字。

那么,对于这样的人群来说,有两个需求。

第一:想要花费的时间少,就是走捷径,可以不是那么专业,但是字迹要比自己原本的“烂字”上升一个档次

第二:想寻求好的练习方法,通过行书的练习同时能兼顾楷书的基础。

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这样,但是我想说的是,磨刀不误砍柴功。越是着急心态去练习书法,越是事半功倍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,首先你练习行书的时候是腾空切入的,你对基本的笔法,结构都不了解。你练习一段时间发现,没有效果,或者效果不明显。很多人也就放弃了。

这就犯了一个错误:“把书法割裂开来”,其实书法是承上启下,触类旁通的一门艺术。

先练习楷体,在练习行书,不但不会比你一开始就练习行书花费的时间久,而且效果也要好的多。

学书不能奔着结果去,书法的过程丢失,那还是书法吗?还能练好字吗?

比如一个人想要成为武林高手,武林高手必须要具备“降龙十八掌”的本领,可是这个人能直接就去学降龙十八掌吗?他对十八掌的概念都没有,怎么学?最后还是要从扎马步,朝露晚月的下苦功夫,最后才能悟出各个武术门派的“宗”旨,最后成为一代宗师。

另一方面来说,你们觉得楷书是楷书,行书是行书吗。其实,行书就是楷,楷即是行书。楷书炉火纯青了,笔法上稍微快写,并变换一下就是行书了。行书的笔意,在日常的练习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,这才是正道。没有楷书的前期沉淀,最后写出的行书那怕看上去很潇洒飘逸,实质显得很平,浮。失去了书法的气势。

从书法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。

书体的发展形成顺序是:篆,隶,草,真,行。秦汉的篆书,隶书暂且不谈,在汉代由于隶书的书写慢,导致战争期间,各个战区书信往来延迟,不能及时响应,才把隶书发展为草书,那时候的草书叫“章草”,所以章草都带有隶书的笔法气息在里面,具有严格的条理法则。再到后来,具有了楷书笔法的“今草”。东汉末年,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张芝,字伯英,他的书法精妙绝伦,人称“草圣”。唐人张怀瓘《书断》则把张芝的章草、今草列为神品。到了唐朝,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张旭(字伯高),首创“狂草”,人称“草仙”。

注意,在隶书发展为草书的平行时间线上,楷书也逐渐形成(所以楷书草书在历史的发展上和我们练习的顺序上是有区别的),楷书由汉隶蜕变而来,是汉隶基础上修改隶书波磔(一波三折)、增加钩挑而成的一种书体也叫“正书”“真书”,历史上还称它为“今隶”。宋宣和书谱记载:“汉初有王次仲者,始以隶字作楷书” 也认证了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(古隶成草,又成楷,可见历史发展具有偶然性,此为历史唯物主义)。所以,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,进一步规范体势,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。

另,据传:“孔子墓上,子贡植的一株楷树,枝干挺直而不屈曲。” 楷书笔画简爽,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。

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:“学书须先楷法,作字必先大字。大字以颜为法,中楷以欧为法,中楷既熟,然后敛为小楷,以锺王为法”。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:初学写字,不宜先学太大的字,中楷比较适合。

而行书呢?

楷书的发展虽然在造型上和审美上对隶书有了突破,但是书写起来依然是很慢,后而才有了“楷书的快写”形成行书,只是这种“快写”不是乱写,不是单纯的速度之快,是又增加了很多笔法,章法,结构的微调等,使之提升书法实用性的基础上,更增加了审美。总之,书法的任何发展都要以不破坏审美,符合法度而创作。

启动先生的行书作品

启动先生的行书作品

写到这里,大家都明白了,为什么要从楷书开始学习。

5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
  1. 启功先生的字太有风格,一眼就能认出是他的字。

    • 启功老师的字确实很有特色

  2. 历史让人唏嘘不已,铭记历史,好好生活呀

  3. 当代书法家的功力越来越不行,原因就是无论是技法上还是悟性上还是人格上都带着谄媚与

  4. 错别字连篇

欢迎您,新朋友,感谢参与互动!欢迎您 {{author}},您在本站有{{commentsCount}}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