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领悟:书法的“杀纸”与“送到”

书法的“杀纸”与“送到”

201604011513470040

各个领域都有各自独特的术语,书法也是。

我刚开始学习练字的时候,看老师提笔演示,他边写边讲解。那时君子兰刚吐出橙色勒着红丝的花朵,金心吊兰的影子与墨迹分分合合。初识翰墨,懵懂亦憧憬。在老师的讲解中,我只听到了两个词,一个叫“杀纸”,一个叫“送到”。

这是两个很奇怪的词,其中意味只可意会。“送到”还好理解一些,横竖撇捺,不甩笔,不气短,腕肘搭配,笔笔到位。这“杀纸”一词,虽然更形象,却很难把握。

据传王羲之《笔势论十二章并序》言:“夫纸者阵也,笔者刀矟也,墨者鍪甲也,水砚者城池也,心意都将军也,本领者副将也,结构者谋略也,笔者吉凶也,出入者号令也,屈折者号令也,屈折杀戮也。”王羲之把笔墨纸砚之事,看作战场一般,舞笔弄墨,杀伐攻掠。有人说他的神龙兰亭序中,“杀纸”的笔法甚多,这和他的职业有关。王羲之当过宁远将军、护军、右军将军,他是职业军人,不是文弱书生。他的书法是军人书法,俊健逸乎其外,刚劲揉于其内。而后人临摹的兰亭序,即使万分神似,终究缺乏精神,其中缘由大概因此。

因为带了一个“杀”字,“杀纸”似有戾气。其实它是一种细腻深邃的“收”,而不是粗暴纵肆的放。“杀纸”,中锋用笔,力贯笔尖,精神所至,入木三分,是笔顶着纸行走,提气锁住笔尖让它保持中锋,会感到笔锋有一种绷紧的感觉,力量很自然地在往纸里拱,如同勒钢丝一般;与此相反,若肆意纵横,随心所欲,到哪是哪,则笔锋散了,气脉全无,滑过纸面,笔毫的力量没有聚起来,导致线条浮软轻飘,单薄无力。“杀纸”,虽是动宾结构,却是笔与纸的关系。越杀纸就是指笔和纸的摩擦系数越大,越能体会到意化为力,力通于臂,入于腕,贯乎笔尖,勒乎纸心的感觉,这就是“杀气”。

谈到“杀气”,也可会意到,快、狠、准、稳了。贯上力,快行笔,莫要犹豫;狠下笔,敢走起,干脆利落;把结构,勇上手,一气呵成;心要静,手不急,稳扎稳打。

“杀纸”要和“送到”配合起来方可。因为,笔在纸上的摩擦力越大,行笔越涩,很难把笔画写的到位。如果没有“送到”的意识,很容易出现甩笔或“断气”的情况。

书法的杀气与人格

这“杀纸”和“送到”是能映射到一位书家的人格上去。做人要有筋骨,有钻劲,“拧巴”劲还真不能缺,就像笔非得跟纸较劲似的,你就得跟这生活处世上较一口劲。人生就是一件书写工具,对不?有的是毛边,有的是宣纸,有的是竹简,有的是帛,你就是那支要落下来的笔,就看你是“杀纸”,还是一扫而过。同时别忘了“送到”,把你该做的做到位。把自己做的事情“送到”了,做足了,就是英豪。

文印专栏
4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
  1. 非常不错!!!!

  2. 人生就是一件书写工具,文印兄,高见!

    • 经常来

  3. 精辟,好文章

欢迎您,新朋友,感谢参与互动!欢迎您 {{author}},您在本站有{{commentsCount}}条评论